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

《共产主义黑皮书》

上传: 郭国汀 | 发布: 2011-4-3 20:56 | 作者: 郭国汀译著 | 来源: 天易出版社 | 查看: 0

第十二章:波兰共产党政权的罪孽(下)

20多年的沉默,平静和组织良好的工作偶尔被罢工、暴乱打断,形成党国迫害体制的基础,这种由大量线人,先进的控制手段和设施及通讯监视构成的控制系统,逐年逐步完善。

1970年新的国安SB重点监控经济目标,由波共党组织控制,将不称职的经理撤换,取代逮捕工人。国安现在拥有决定颁发护照权。因而人人愿意合作,以便获取护照。因此国安能够轻易地获悉研究所,工厂,商业和大学的所有各类信息情报。逐渐但系统地秘密警察SB重建了其线人网络,尤其在敏感领域。在与天主教会的斗争中,内政部于1962年设立了一个特殊部门,很快就有了数百名雇员。1960年上半年,警察组织了好些针对教会的攻击,除了法院判决以外,数百人被欧打,许多人被罚款。SB周秘渗透公开组织,地下非法组织及政治反对派组织。知识分子被严密监控,1960年整个年代,不时用隔离逮捕等方式,对付异议人士。最著名的案子是旺科维兹案(Melchior Wankowicz)他是个拥有广大读者的老作家,国安监控共产党异议分子最严密。

1970年,地下政治组织露斯(Ruth)运动48名成员被捕,其领导人被判刑8年。波共使用暴力镇压手段从未停止过。

波共总书记哥木勒卡恢复权力后不到一年,当年青人上街抗议关闭波普洛斯塔(Po Prosta)周刊(该刊在1956年在施压改革方面起了相当作用),几十人被欧打,10人被判刑。1968年罢工和示威游行非常普遍,抗议被非常野蛮残暴镇压,2700人被捕,1000人被罗织五花八门的罪名判刑;几十人被判重刑;数百人被强征入伍再训练。387

197012月,工人罢工,45名工人被杀害;数千名工人被军警暴打,时常是在警察局内,但无人被波共当局起诉,所有被拘禁者全被释放。

1976年,在数个城市发生工人罢工,约1000人被捕,数百人被罚款,几十人被判刑随后的审判,被指控的工人家属,青年军人,异议知识分子,引发了公共知识分子主导的大规模人权运动。结果成立了工人抗辩委员会和捍卫人权和公民权运动等反对派组织。

当局选择拘留相关人员48小时,开除其公职,使用心理压力,没收复印设备,拒绝护照申请等手段。秘密警察SB迅速发展了一个巨大的线人网络1979年经济部特别委员会恢复,旨在预防反抗运动漫延至经济领域。387

1980年中旬,新罢工浪潮兴起。强硬派仍占波共高层;但没有人愿意承担用暴力镇压罢工的责任。1980828日,波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被要求参与镇压的军队数量不足以应付时局,也不愿意面对几十万来自数百家工厂的罢工工人。1956年,1970年,1976年对付罢工的手段不同,库溶(Jacek Kuron)建议“不用去摧毁这些组织,组织你自已的。”亦即共产党开始组建自已的假民运组织,以便撑控和误导民运方向388

12.瓦勒萨的波兰团结工会[1]:全国大罢工

波兰是东欧各国受共产主义危害最大的国家。除了1956年罢工骚乱之外,又经历了1968年,19701月和1976年三次大规模罢工示威动荡。但前几次大罢工均无法与19801月开始的几十万工人大罢工相比,因为1980年正式成立了波兰团结工会。而且从开始直到198112月初宣布全国实行军事管制时,波共政府承认团结工会是合法组织。由于物价上涨40-60%,工会与波共当局谈判要求增加工人工资。波共当局同意予不同工种的工人不同的补贴标准,期望由此引起工人内斗。但团结工会坚持一体解决,不允许按不同工种不同标准,制造新的不平等。工会认清了共产党的目的后,举行总罢工。45

19808月中旬,波兰列宁造船厂工会首先组织工人罢工,抗议管理方开除工会领导人,数日后,其他两个邻市工人亦罢工,并提出21项要求。工人还设立厂际罢工委员会,亦即团结工会的萌芽。波共总书记基尔雷克(Edward Gierek)拒绝了工人提出的21项要求,罢工于是漫延至全国。此时基尔雷克拟推出一替罪羊,因此他将总理开除。试图用大棒加胡萝卜政策,平息风波。因此,他一方面承认该厂际罢工委员会合法,同时威胁苏军会干涉,并逮捕了一些领头的异议知识分子和工人。该大棒政策进一步激怒了工人,导致更多工厂工人罢工。虽然多数波共高层领导人主张派军队镇压,但军方将领却警告说:他不能保证军队会忠于共产党,而可能会支持工人。此种情况下,波共同意与工会罢工领导人瓦勒萨谈判。数日后,双方签署甘斯克(Gdansk)协议。基尔雷克辞职,于9月让位于卡尼亚(Stanislaw Kania)。9月底罢工领导们开会设立团结工会,而政府试图加强迫害罢工工人,团结工会因此号召举行总罢工(持续14个月的一系列罢工中的第一个)并坚持直至波共失去耐心;198110月,波共新任总书记雅鲁择尔斯基(Wojciech Jaruzelski)与团结工会领导人瓦勒萨(Lech Walesa通译瓦文萨,但并不准确)举行了一次会谈,11月又与波兰天主教会领袖格伦波(Capdinal Glemp)讨论解决方案,共产党要求工会协助解决经济危机,工会要求如果一个全新的独立于共产党的实体得以合法建立,才能协助。结果谈判失败,促使团结工会更加激进,最后导致雅鲁择尔斯基宣布实行军事管制,工会受到比以前更严厉的迫害;但直至198210月工会仍未被禁止。

波共用同样的策略对付瓦勒萨团结工会(Solidarity trade union)在其内部组建分部旨在削弱联盟,渐渐将其控制在波共手中。正如1940年代在民族团结阵线所做的那些。波兰国安一直系统地渗透团结工会,到1981年厦天,仅在华沙一地,便有超过2400名国安线人打入团结工会,国安采取了一系列试探性挑衅,以判断团结工会的反应。逮捕工会会员48小时不提起指控,用暴力清空被工会占领的建筑。19812月已准备好拟逮捕者的名单,监狱也作好了接收他们的准备;但是波共中央决定继续施用骚扰和挑衅的策略,不时用便衣袭击工会会员。波兰国安初始相当被动,后来得到东欧各国国安的援助才得以强化。1980年波兰工人罢工后,东德国安史塔西亦在华沙设立了一个行动组。在克格勃统一指挥下,东欧各国国安配合行动,早在几年前便已开始。(388)此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8112月初,警方反恐分队突破团结工会华沙支部的罢工十天后,于1213日晨,波兰宣布开始实行军事管制。

13.国家的战争:全面镇压

随后精心准备的大规模军警开始行动,超过七万名士兵,三万名警察,1750辆坦克,1900辆装甲车,9000辆军用卡车和数十架直升飞机和运输机投入行动。旨在中止罢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排除团结工会的任何反应。切断电话线,关闭边境和加油站,严厉的诫严,强制固定的检查,十天后,罢工和游行终止。14人被杀,数百人受伤,约4000名工人被捕,第一批审判组织者被分别判三至五年徒刑,最高判十年;所有的被告均由特别军事法庭审判,负责审讯任何抵抗军事管制的行为。整个期间苏联,东德,捷克斯洛伐克,的军队亦整装待命,随时准备当罢工示威转变成全面起义,波军无法有效镇压时出手相援。389

镇压的第二波是拘禁反对派人士和团结工会的活跃人士。19811213日夜开始,数日内,根据该简单的行政决定,5000人被隔离关押在各主要城市效外的49个拘留中心;主要目标是使团结工会瘫痪,撤换其领导人,安排国安线人充任。经12个月的关押,原则上秘密警察SB未使用禁止性手段(即酷刑),而是用暴力威胁利诱的说服方法。SB还加紧雇用线人,并时常用恐赫家属的方式,尽力劝工会军事人员移民国外389

19811018日,雅鲁择尔斯基(Juruzelski)始任波共总书记,兼任国防部长,不得不处理党内强硬派,强硬派组织自卫小组(虽然并没有人攻击他们),并装备重型武器。他们要求普遍恐怖,认为普通镇压因不适用死刑,太仁慈因而不能接受;但波共高层主要领导人此时决定反对采用强硬派的主张。他们决定缓和紧张冲突局势,尽管采用此政策,波共当局还是强制镇压了198231日至3日和1982831日团结工会组织的两次公开示威游行。62人被杀害,数千人被捕,数百人受审判;有些工会领导人被判五年徒刑;此后波共中央决定于198212月关闭各拘留中心,1983722日正式结束军事管制。但此时仍有1000余名政治犯系因地下工会活动,地下印刷,传播禁书及文艺作品而被关押;波共当局亦开除了许多人的公职,包括众多记者共有1000多人失去工作。390

1970年代始直到1981年,内政部即设立第四部,主要负责对付教会和其他类似组织,在军事管制后,其监控对象扩大至包括团结工会,该部特工实施了一系列攻击工会财产的行动;波共特务烧毁工会的建筑,烧毁工会会员的小汽车,欧打工会活动人士,发送死亡威胁信,发布伪造的短文,假的地下刊物,他们还用安眠药及毒品让受害人上隐后,将其抛弃在远离城市的荒郊野外,数人被打死,其中一名中学生(Grzegorz Przemyk)被打死在警察局内。尤其以19841019日谋杀神父波皮埃鲁兹克(Jerzy Popieluszko)最为著名。官方说辞是基层人员自发干的,该案直接责任人受到了追究惩罚;但还有好些谋杀牧师及与团结工会有联系的人的事件,罪犯未受任何追究。390

在军管首日的暴力冲突和1982年至1983年全面镇压示威后的时期,标志着更加有限的迫害。团结工会活动分子知道,即使被抓也仅会判几年刑,且不时会赦免政治犯,这个阶段的进化,表明波共党国体制已渐离开斯大林原教旨391

14.从停火到停止抵抗(1986-1989年)

1986年底在苏联哥尔巴乔夫推行的开放和改革政策(perestroika and glshost)及波兰经济停滞影响下,雅鲁择尔斯基试图与反对派达成某种妥协1986911日,内政部长基斯择扎克(Kiszezak宣布解放剩下的225名政治犯。如今波共当局面对的已不是数百名军人,而是数万名反抗的军人。1988年初,在第一波罢工后,镇压重新加强826日,波共当局宣布开启与团结工会的谈判;1989118日总书记雅鲁择尔斯基敦促波共中央委员会与团结工会谈判。最后达成198964日举行大选的协议。

虽然国安官员们对此种进展感到丧气,大多数安全官员仍遵守纪律,其中有些人试图阻止官民双方达成协议。19891月两名基层团结工会工作的牧师被暗杀;但迄今不明是否内政部第四部所为。

198964日大选及随后马佐维尔基(Tadeusz Mazowiecki)政府就职,内政部和国防部长仍由先前的人控制;199046日,国安部SB被解散,并由国家保卫局(UOPC)取代。

在波兰,共产主义制度从未取得任何合法性或法律基础,因为其既非基于国际法,也不是建立在其自已的宪法之上,作为一个在1944-1956年诞生的犯罪实体(criminal entity)该体制经常准备诉诸大规模的野蛮暴力(包括军事暴力)。391

15.波兰政治民主大革命[2]

1989118日总书记雅鲁择尔斯基敦促波共中央委员会与团结工会谈判。开启了政府与反对派之间园桌谈判。26日,波共当局与其反对派瓦勒萨团结工会,开创了一个其他东欧各国随后跟进的谈判先例。波共政府采取了第一步,逐步取消放弃自已的权力。这一步的性质决定了革命将主要是和平的。唯有罗马尼亚齐奥赛斯库拒绝承认,更不用说与反对派谈判,导致暴力革命爆发结果齐氏夫妇被革命法庭处死3月,波共政府正式将(Katyn)大屠杀的罪责归因于苏联;团结工会被重新承认为合法组织;拟大改经济体制,决定于198964日举行全民大选,议会一半席位将自由竞选。引进两院制立法机构,并赋予罗马天主教会完全的合法地位。

198964日大选结果团结工会赢得99个席位,35名波共政府侯选人仅2人入选;然而波共及波兰政府50年来第一次接受了这一羞辱。74日,波兰恢复了与凡帝岗的外交关系。

雅鲁择尔斯基在团结工会议员主动缺席以示尊重的情况下获得多数票,继续担任国家元首,兼任军队总司令。为使政教分离,他随即辞掉波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和总书记之职。瓦勒萨无疑是选举的胜利者,他拒绝将团结工会带入联合政府,两个月后,同意支持马佐维尔基(记者兼工会活动家)组建新行政当局。在新总理见证下,逐渐解除各项共产主义制度。

19891229日,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废除一党领导地位;恢复市场经济,波兰停止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马列主义被抛弃,共产党本身消亡392

1990年马佐维尔基政府颁布实施了五十个法令改革警察权力,司法体制,媒体和地方政府。19901月,波共自行解散,重新组建了社会民主党。后来成为民主左派联盟的中坚力量;雅鲁择尔斯基总统认识到若不当总统能活得更长寿且更自在,故请求缩短他的总统任期,并获得国会批准,故他于199012月卸任。

19907月新政府通过了《私有化法》,76000家国有企业转成联合股份公司,出卖给公众、团体或公司,包括外国人。这一大胆政策的代价颇高,1990年通货膨胀高达550%,次年大幅降低,1992年再降至43%1995年再降至20%。迅速改变工业结构造成当年产值下降3%,次年下降13%,失业者1991年底达12%,后连续四年达15%

19913月巴黎俱乐部成员国减除了波兰一半债务;而美国则免除了波兰29亿美元的4/5的债务。1990年下半年开始,波兰经济持续稳定并进入高增长;至1996年厦,法国总统已谈论波兰将于2000年加盟欧盟。

19904月苏联承认(Katyn)屠杀是苏维埃干的。19954月俄国叶利钦总统与瓦勒萨总统一道出席屠杀遗址悼念活动。

马佐维尔基政府与瓦勒萨之间的关系不久便趋紧张化,瓦勒萨要求对共产主义的追究应当更严厉些,以便加快改革步骤。

199011月因雅鲁择尔斯基总统提前辞任,波兰提前举行了第二届选举,由于第三侯选人意外地将马佐维尔基挤至第三名,同时因瓦勒萨未获法定最低要求的选票,在第二轮投票时瓦勒萨以7475%的高票当选民主波兰第二任总统199511月瓦勒萨总统败给竟选对手卡斯涅斯基(Aleksander Kwasniewski),且由于输得太惨,以致他未出席后者的总统就职仪式,表明瓦氏绅士风度不足略有遗憾。无论如何,瓦勒萨是给苏联式的共产主义党国体制棺材敲进第一颗铁钉的标志性人物,在世界历史中自有其不容抹杀的光荣席位。



[1] Leslie Holmes, Communism: A very short Introdution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pp.45-48

[2]R.J.Crampton,Estern Europe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After, (Routledge London and New York, 19972ed pp.39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