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情深义重
14、情深义重
1922年5月6日孙中山将总部设在绍关,重新启动北伐,5月11日孙下令他的约5万人的军队,进攻北洋军陈广元部,迅速取得一系列出人意料的胜利。在此紧要关头,陈炯明下令他的军队从广西撤回广东,进驻各战略要地。孙中山意识到局势严峻,仍期望陈炯明不至于背叛。孙邀陈在广州会面,希望当面说服他回到自已的阵营。6月1日孙中山离开绍关前往广州总统府,为显示他不担忧陈炯明,孙中山甚至未带卫士,也未为个人安全采取任何预防措施;陈则到怀州拒绝到广州与孙会面。同时北方的军事局势迅速转向。1922年4月28日直奉战争最终暴发。在一周内东北军被直系军击败,赶出长城以北。一个月后,已成为北方军阀最具实力的吴佩俘将徐世昌从总统宝座上赶下台,扶持黎元洪重登总统宝座。同时,恢复1917年解散的议会,均是按照1912年临时约法的精神重设亦是合宪的。因此吴佩俘说:以宪政的名义设立的孙中山的广东政权,业已丧失其合法理由,因此应当废止。这一主张听起来相当有理,赢得了许多人的赞同,甚至不少国民党元老和社会名流亦赞成。
这正是陈炯明一直等待的良机。1922年6月16日凌晨陈炯明驻广州近郊的军队公开发动反孙中山叛乱,陈派薛岳团长(即后来的抗日名将)率兵朝总统府进军,孙中山在几小时前已得到警告,但他不相信一个他如此信任的委以如此重任的人,会以如此不理智的方式反对他;早上2点,孙中山被告知,陈炯明的军队已作好准备,等待命令即动手;直至孙中山听到远处军队行进的动静时,他才相信;于是孙急忙离开住所,穿越大街小巷,顺利抵达海军总部,海军将官文书德让孙中山登上永丰号战舰,驶出黄浦港。6月18日蒙难中的孙中山在此危险时刻,因急需一位可靠的军事顾问,急电蒋介石“事紧急盼速来。”蒋的朋友们建议待局势清晰后再作决定,蒋介石不顾朋友们的忠告决意衔命赴难。临行前给张静江一函称“如果我被杀,请照顾我的家人”。蒋乘第一班轮前往广州,当蒋介石经香港转船抵达时,孙中山眼含热泪动情地说“陈逆之变,介石赴难来粤,入舰日侍馀侧;而筹策多中,乐与予及海军将领共生死。”并称“蒋君一人来此,不啻增二万援军。”从那时起蒋即为孙中山完全信任。蒋四十年后说,当时孙中山对他说:“我仅有十年的命了,而你还有至少五十年幸福的未来,希望你能奋斗五十年,实现我们的原则和理想”。1922年19月24日,孙中山托廖仲凯捎亲笔信,谓蒋“兄能在军中多待一日,则我之信用可加多一日。”孙中山的日本密友,梅屋庄吉先生的长女国方千世回忆说:“孙先生说过,蒋介石是可以继承我的一位青年。”为孙中山临终记遗嘱的汪精卫对蒋说:“孙先生临终前,曾一再呼唤介石,介石……”
同时,陈炯明极力买通海军将官,因为被陈炯明收买,三艘战舰因此离开黄浦港。永丰轮暴露在岸炮威胁下。为避开炮火攻击,永丰轮只得驶往另一港口,为此6枚炮弹击中永丰轮,造成船体多处损伤,不少海军士兵伤亡。抵目的港后的一个月期间,蒋介石 一直侍奉孙中山左右,等待返广东的忠诚的北伐军解救,但他们注定失望。8月6日忠于孙中山的军队被陈炯明击败,8月9日孙和蒋乘永丰轮被迫离开广东水域前往香港,10日早上转乘一加拿大船前往上海。永丰轮上与孙中山在一起的一个多月是蒋介石政治生涯的转折点,此前蒋介石一直仅是国民党中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
许崇智被陈炯明击败后,退至福建与支持段其瑞的王永合作;1922年10月12日攻占福州;10月18日,孙中山派蒋介石任许崇智的参谋长。10月22日,蒋介石抵达福州,发现广东第二军的情形远非乐观。派系山头纷争仍十分猖獗,他感到受到军官同僚们的排挤,结果不到一个月,蒋介石又回到上海。孙中山命令蒋立即返回福建,但蒋介石直到三周后才返闽。
1923年1月16日陈炯明撤出广州至韦州。3月23日孙中山返广州,立即恢复军政府,他任命蒋介石任他的参谋长。广东的局势不容乐观,广西军司令沈宏英计划确立他自已成为广东省的新主人,4月他调转枪口反军政府,他的军队进军广州,孙中山命令云南,广东和广西军平息叛乱。陈炯明仍然是军政府的一大隐患。陈的军队控制了广东省东部地区,对广东和福建构成潜在威胁。意识到军阀基本上不可靠,孙中山令蒋介石即来广州。蒋介石于4月20日抵广州,此时沈宏英的叛乱已被击溃,但陈炯明再次起事;蒋介石立即投入平陈战役。5月底陈军陆续攻占梅县,潮州和汕头。6月16日蒋介石被任命为元帅府野战总部参谋长。在他的努力下,重新取回一些战略要地,但蒋发现很难与那些阴谋反对他的同僚军官共事,故于7月12日蒋介石再度辞职返回故里。
孙中山晚年向左转向,主要原因是西方列强一直视孙为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的梦想家,因而拒绝向孙提供任何经济援助。而苏联则是唯一的一个愿意帮助孙中山统一中国的国家。加之列强派出炮舰干涉孙中山的南方政府接管广州海关[1],使之对西方列强更加反感。省港大罢工则使南方政府与英国政府的关系坏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