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

《民族英雄蒋介石》

上传: 郭国汀 | 发布: 2011-4-4 05:59 | 作者: 郭国汀译著 | 来源: 天易出版社 | 查看: 0

42、济南事件

42、济南事件

192847日在广泛的战上全面进攻。蒋亲自指挥第一集团军沿津浦铁路推进,何应钦此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白崇禧任副总参谋长。第二集团军沿京汉铁路进军,第三集团军从山西沿郑-太铁路前进。各路军皆剑指北京。

蒋的第一集团军迅速攻占山东台儿庄,一周内攻占一系列战略重镇;攻占济南指日可待。19283月蒋在与一群日本记者共进晚餐时告诉他们:“日本和中国维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日本人民长期以来一直是国民党的朋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友邦中唯有日本处于理解中国国民革命的真正含义的地位。我们确信日本不会试图阻碍我们的革命进程,而是期望我们成功。我们正式重启北伐,这是一场中国国家赖以生存的斗争。。。我毫不怀疑北伐事业的成功将有力地促进亚洲人民的幸福与繁荣。确保世界的和平。我至诚期望你们能将我的真诚善意转达日本人民和日本政府。”[1]

济南有2200日本人定居,1927420日上台的日本首相塔纳卡(Tanaka)对华采取“积极政策”,当年5月他曾下令日军进入山东沿青-济铁路阻止北伐军进军,当时日军以保护侨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由入驻济南,真实的原因是关东军欲吞并中国。日本首相塔纳卡月前访沈阳市对关东军官的讲话中透露吞并中国的计划,当时上海报纸全文予以报导,日本政府立即否认其真实性,否认其侵略中国的野心。蒋下野时于1927116日曾与塔纳卡会谈两个小时, Tanaka劝阻北伐。[2]事实上,塔纳卡政府早在19271220日已在内阁会议上决定,如果国民党重启北伐,日本将干预。

19284月中旬,当国军再次挺进山东境内时,在济南的日军和领事立即通知东京,干预的时机来临。日本内阁立即开会正式接受战争部长(Shirakawa)将军的建议,武装干预。420日夜,首批日军460人从天津抵济南,同时,福古塔(Fukuta Hikosuke)中将在日本(Kumamoto)第6师师长奉命赴青岛,以保护侨民利益为由。421日国民政府外长黄福发表对塔纳卡政府的强烈抗议:“去年5月日本曾非法派军入入侵山东,我的政府当即指出这是对中华民国领土主权的侵犯,违反所有国际法原则。如今日本政府再次违反其与我的政府签署的条约庄严保证的义务。日本政府必须对由于其侵略行径引起的一切后果承担全部责任。”[3]

192851日上午9点,第一集团军分遣队进入济南,国民党旗插遍全城。次日蒋介石本人亦抵济南,在省府设立军团总部。随即福古塔的第6师团装备大炮,机枪,装甲车全副武装的日军耀武扬威地冲进大街小巷,占取新商业区和其余城区,布告称“任何闯入日本军事管区者,皆将严厉惩处”。

蒋介石知道若北伐军进军山东会遇到日本干预。他试图避开与日本部突的危险,因为为确保北伐胜利,必须避免一切无关的冲突。通过日本驻华总领事(Nishita Koichi)中介,蒋要求日军撤出商业区,恢复城市交通。福古塔答称他是奉日本政府命令行动,因而无法对中国当局的要求作出让步。52日晚,铁丝网和沙包突然被移开,53日早上8点,日本总领事和日军司令礼拜访北伐军总部会见蒋,受到友善接待。在会谈中,他们称赞国军的纪律和良好的举止,及其战斗的高效性。指出张宗昌军队的纪律涣散,并说日本政府派军队到济南,目的在于保护侨民。既然革命军已维持良好秩序,日军没有必要留在济南,拟下午撤军。

得知日本将撤军的消息,着实令蒋介石松了一口气,不过这仅是短暂的错觉。半小时后,蒋听到机枪扫射声,派员查看回报称:城门已重新关闭,中日双方开火。蒋立即下令所有的中国军队应撤回掩体,他试图与日军司令部联系,却因所有的通讯手段全部中断未果。为避免冲突扩大,蒋下令于下午五点以前,国军撤离济南,并通知福古塔将军这一事实,邀请他前往北伐军总部商谈友好解决。但被日军司令拒绝。他要求中方派代表前往日军总部会谈。后双方同意在中立地点会谈。中方派熊向晖将军(毕业于日本军校能说流利的日语),日方派参谋长古诺托将军(Kuroto Shuichi)。日方以非骄傲慢和挑衅的姿态,掷一份文件至熊将军面前让他签署:不允许任何中国官员或中国人通过新商业区;不许中国军队使用青济铁路和天浦铁路;所有的中国军队撤离济南20里。熊将军拒绝签署,谈判陷入僵局。54日早上5点熊向晖回到蒋军部部,痛苦地向蒋介石汇报日军似乎故意寻衅挑战。他认为中国人唯有两种选择:要么应战,血战到底;要么下苦药完全撤离济南,待日后报仇。蒋被迫选择忍辱负重,并在日记中写道“日军傲慢无比的举止将给日本人民和日本国家带来灾难。”



[1] Keiji Furaya, Chiang Kai-Shek His Life and Times, translated by Chun-Ming Chang, (St.John’s Universtity 1981)p.240

[2] Edwin P.Hoyt, The Rise of the Chinese Republic, Mcgraw hill Publishing Co.New York 1989)p. 88

[3] Keiji Furaya, Chiang Kai-Shek His Life and Times, translated by Chun-Ming Chang, (St.John’s Universtity 1981)p.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