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

《民族英雄蒋介石》

上传: 郭国汀 | 发布: 2011-4-4 05:51 | 作者: 郭国汀译著 | 来源: 天易出版社 | 查看: 0

33、汪精卫武汉政权清共

33、汪精卫武汉政权清共

斯大林对四一二清党的反应是指示迅速建立一支红军,于是共产国际派罗明纳兹到中国负责组建红军。苏联秘密政治警察总局(GRU)在俄国建立了一个支持中共军事顾问和武器供应的绝密系统;其在中国各大城市,向中共提供武器,经费和装备以及间谍情报;在俄国大量培训中共军事干部。[1]192787日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其实这是典型的强盗逻辑,因为共产党深知,凭议会选举它们永远没有任何可能胜选。

武汉政权由三种人组成:国民党左派、新军阀唐生智和共产党。国民党左派实质上是失意政客、投机分子及其追随者的杂绘;除了共同恨蒋之外,他们并没有什么共同点。在武汉政权中共产党最活跃,最活跃者是谭平山和吴玉章。谭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共产国际执委,国民党中央执委政治局常委,政治咨政委员,国务委员,农民部长;吴玉章身为共产党员却任国民党中央秘书长,撑管和控制大批国民党干部的提名,提拔和任免权。武汉政府促使和煽动湖南农民运动和没收地主土地重新分配,斗争甚至杀害地主富人,由此引起的恐惧疏离了北伐军中绝大多数军官,因为军官们大多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而土地革命使他们的家庭首当其冲。[2]

1927512日湖北省宜昌守军第14师师长夏侯英反叛并进军武汉,直至逼近武汉仅10英里处才被制止。在湖南,唐生智的部下贺健将军的父亲,被农民协会指控为“劣绅”遭游街示众;521日湖南长沙发生反共暴动,即“马日事变”,贺健手下的许克湘旅长袭击共产党领导的工会和农会,逮捕其领导人,唐生智对此保持沉默,武汉政府经济亦陷入危机。[3]529日第三军团司令朱培德解职军中左派军官,并下令所有的共产党员离开江西。

共产国际执委于19275月底召开第八次会议通过中国问题的五点决议,强调农民革命的重要性,“若无农民革命,胜利完全不可能”。192761日,斯大林命令中共:“没收土豪劣绅的土地,但北伐军军官除外;除掉不可靠的军官,组建一支五万人的工农军队;对国民党中央执委会采取新的激进流血策略;组建革命法庭审判反动军官”。陈独秀对此愤然形容道:服从该命令就象在“一泡尿中洗澡”。[4]张国焘当即表示“令人哭笑不得,根本没法执行该命令”。共产国际新代表罗易于上海“四一二清党”后抵达武汉,带来斯大林的命令,支持毛泽东的做法[5]。而鲍罗廷和陈独秀则认为毛的极左做法将损害中国革命。罗易为了激励国民党左派采取行动,将斯大林的密令出示给汪精卫,汪大惊失色;汪提醒罗易这已“违背1923年《越飞孙中山联合宣言》确定的原则,因而不能接受”;罗易答“条件已变化,应按新局势调整”,并说这是“最后通谍,若不接受,则我们不再是盟友而是敌人”。[6]这促使汪精卫下决心清共与中共决裂。汪在看过斯大林的命令后才意识到北伐军强烈反共的情绪,加之来自英国和东北的证据,表明苏联旨在建立一个受其控制的苏维埃模式的国家。汪决定放弃汉口共产党控制的政府,此时鲍罗廷和陈独秀向蒋介石作出新承诺,希望继续合作,但蒋介石拒绝妥协。[7]

1927619日冯玉祥至徐州会见蒋介石,一周后冯、蒋发表联合声明将继续联合北伐。冯接受了蒋介石提供的更高的财政资助和武器及由冯担任河南省长的承诺,转而支持蒋介石,并于621日向武汉政府发出一份驱逐鲍罗廷,团结全党的最后通谍:①鲍罗廷辞去国民党顾问职,应立即回苏联;②武汉政府人员愿意出国者放行,愿意加盟南京政府者欢迎;③唐生智将军应前来郑州参加北伐。随后冯即开始逮捕其军中的共产党人,邓小平随同冯玉祥一道从苏联回国担任冯军中顾问,此时离开了冯部[8]

628日贺健将军呼吁汪精卫和唐生智与共产党决裂,同时他的军队占领共产党工会,逮捕了许多共产党人。刘少奇,李立三和其他共产党人要求汪精卫制止贺健,保护工会。汪于是要求贺健克制行动,贺健反唇相讥“政府应当首先限制共产党滥用恐怖暴力对付人民”。

629日汪精卫发表一项声明:“国民革命的领导权是授予国民党而非任何其他政党”。数月后,汪说“斯大林的电报令他惊醒,首次意识到共产党与国民党不可能在中国共存;国民党必须消灭共产党或让其消灭”。6月底国民党人缴械武汉工会纠察队武器,但允许鲍罗廷和平走人,汪精卫让鲍带了一封给苏共政治局的感谢信。[9]按共产国际指示,谭平山、吴玉章等共产党人713日从武汉政府撤出。7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执委常委会,第一次提出以“和平友好的方式”终止两党的合作。同日国民党公布斯大林电报,开始追查共产党人。中共立即发表时局声明,谴责汪精卫投降反革命军阀。726日汪精卫正式下令党政各部门清除共产党人。同日鲍罗廷离开武汉,宋庆林与他同行,冯玉祥一路护送经新疆返回莫斯科,国民党高层为他举行了告别宴会,鲍后来说:“国民党象所有资产阶级政党一样,均象厕所尽管不停冲洗,仍免不了臭气冲天。”他1949年被斯大林清洗,1951年死于西柏利亚监狱。[10]

武汉街头凡是共产党嫌疑犯皆被杀,一家共产党组织的报纸称当年全国被镇压死者为37981人。[11]19274月初共产党仍有一万军队和五万党员。[12]中共党员从19274月的56000人到年底仅剩下10000人。[13]不过,主因是大量共产党员登报宣布退党。

按《蒋介石传》作者美国作家乔纳森的说法:“在广州,真实和可疑的共产党人被绑赴刑场枪决;在南昌妇女凡是短发者皆视为激进分子,也可处死;黄浦军校超过350名士官生被处决。杭州市有一个女青年因说蒋介石不代表国民党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士兵将她的肠子拉出缠绕她的身体,男女孩仅因说出他们相信的话即被砍头。[14]湖南农村镇压激进分子特别残酷,挖眼,断舌,解肢,碎尸;用烧红的铁烙炀;女人的乳房被割掉或剥得一丝不挂后游街;血腥镇压持续了十年,约30万人丧生[15]。四一二清党导致22年国共相残,数百万人丧生”。[16]比较对照其他学者专家的考证,明显可见乔纳森的说法既不客观也乏公正,原因在于他是个左派作家,其采用说法不少源自亲共作家斯诺和韩素英,故其言可信度大打折扣。四一二清党仅是国共两党变成你死我活的表面原因,其根源是马列共产主义反人性,反自然,强调暴力革命,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必然结果;全球所有共产党政权无一例外皆大规模群体屠杀敌对势力,屠杀政敌,屠杀盟友,甚至一批又一批屠杀人民的事实,充分证明乔纳森之“四一二清党,导致22年国共相残,数百万人因此丧生”的定论,缺乏令人信服的依据与逻辑。因为共产党杀人抢劫是必然的,决非因为有了四一二清党,才有共产党杀人抢劫,而是因为马列共产主义理论主张暴力革命,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恶果。



[1] Jun Chang, Mao, The Unknown Story, Alfred A.Knopf, New York. 2005. P.49.

[2] Edward L.Dreyer, China At War 1901-1949, Longman London, 1995 p.147.

[3] Wolfgang Franke, A Century of Chinese Revolution 1851-1949,(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1970) p.75.

[4]Harold R. Isaacs,The Tragedy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8,1961)p.245-246.

[5] Edwin P.Hoyt, The Rise of the Chinese Republic, Mcgraw hill Publishing Co.New York 1989)p. 86

[6] Jonathan Fenby, The Penguin History of Modern China:The Fall and Rise of a Great Power, 1850-2008.(Allenlane Penguin Books, 2008)p.157.

[7] Keiji Furaya, Chiang Kai-Shek His Life and Times, translated by Chun-Ming Chang, (St.John’s Universtity 1981)p.215-19

[8] Sheridan, Chinese Warlord, pp.216-32. Edward L.Dreyer, China At War 1901-1949, Longman London, 1995 p.146.

[9] Wolfgang Franke, A Century of Chinese Revolution 1851-1949,(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1970) p.77

[10] Jonathan Fenby, The Penguin History of Modern China:The Fall and Rise of a Great Power, 1850-2008.(Allenlane Penguin Books, 2008)p.15

[11] NCH 14 December, 1927.

[12] Robert North and Xenia Eudin. M.N.Roy’s Mission to China: The Communist Kuomintang Split of 1927(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3) pp.111-113.

[13] Dick Wilson, China’s Revolutionary War, Weidenfeld and Nicolson(Academic) London, 1991)p.25

[14]  Jonathan Fenby, The Penguin History of Modern China:The Fall and Rise of a Great Power, 1850-2008.(Allenlane Penguin Books, 2008)p.149.

[15] Short, p.188; McDonald,p.316. Jonathan Fenby, The Penguin History of Modern China:The Fall and Rise of a Great Power, 1850-2008.(Allenlane Penguin Books, 2008)p.149.

[16] Jonathan Fenby, The Penguin History of Modern China:The Fall and Rise of a Great Power, 1850-2008.(Allenlane Penguin Books, 2008)p.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