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

《民族英雄蒋介石》

上传: 郭国汀 | 发布: 2011-4-4 02:00 | 作者: 郭国汀译著 | 来源: 天易出版社 | 查看: 0

5、日本向中国提出的21条要求

5、日本向中国提出的21条要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转移了对中国的国际关注。援引英日同盟,日本于823日对德国宣战,而英国需要日本海军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帮助,故无法阻止她的同盟利用此机会进军中国。11月,日军攻占防务空虚的山东。虽然英国和德国亦侵犯了中国的中立,日本却更进一步,占取了半个山东省。11日,日本宣布由于他们不得不与德国战斗并驱逐之,他们没有义务返还租界地给中国。

欧洲战争为日本大陆扩张政策提供了良机。191488日,日本舰队驶入青岛,15日,日本向德国发出最后通谍,要求德国撤出中国胶州全部租借地,并将其军事设施无偿转交给日本。117日德国舰队在青岛停止抵抗后,日本不仅占领德国在胶州租界地,而且占领青岛至济南的铁路沿线。

日本趁欧洲国家无瑕他顾,而美国又无动于衷之机,贪婪地扩张中国大陆;19141111日在日本内阁会议上通过决议向中国提出21条要求:涉及五方面问题:(1)德国租借地权益转让;(2)南满、内蒙东部、大连和旅顺港;(3)铁路公司;(4)日本要求中国不向任何第三国出租任何港口岛屿;(5)要求中国聘请日本政治、经济、军事顾问,许可日本人拥有中国内陆的土地、医院、学校、寺院及铁路建造权和矿山开发权,福建省划归日本势力范围。

1915118日,日本驻华大使返北京面交21条要求,这是它拖延已久的在中国主张帝国主义地位的要价。[1]在会见袁世凯过程中,他得意地享受暗中看到袁世凯受折磨的快感,并对袁世凯说“日本公众意见对袁世凯持敌意,有些影响大的媒体甚至倾向于利用中国革命推翻袁世凯;如果你不尽快接受日本政府可能会增加要求”。他深知袁世凯想当皇帝,“我们希望阁下进一步荣耀”。

袁世凯并非领导大众民族主义运动者,但公众的愤怒加强了他谈判的筹码。日本在独特的国际环境下,有更多可用于对付中国的武器和利益等有利因素。三月初日本开始派三万军队登陆中国,增援其既存的兵营,这是条约的安排允许的措施。然而,中国利用外交途径对抗,通知各国外交官,中国使英国反对二十一条第五组条款,因其威胁到英国在中国的权利,数月来袁世凯的职业外交官在条约细节上纠缠拖延。直至受挫的日本人于57日发出最后通谍:要么中国在两天内同意,要么日本将采取必要的“措施”。但此时,日本人划掉了第五组条款。59日,中国接受了其他大多数条款。但是日本的最后通谍和袁世凯接受21条,使中国公众的愤怒达到高潮。57日和9日亦成为国耻日。

191525日陆征祥外长阐明中国政府的立场:(1)(2)可讨论,(3)不在其列,(4)(5)不能接受。在日本反复威胁下,最后中国接受了除了5之外绝大多数要求。日本则否定中国的反要约。330日,日本内阁决定动用武力强行实现。57日,日本向北京政府发出无条件接受除了5点以外的全部要求的最后通谍。袁世凯政府两天后同意无条件接受。525日,中日双方签定两份条约,互换了不少议定书,由于从未获中国议会批准,中国人民认为该21条要求无效。大多数中国爱国者(包括孙文先前的同志)支持袁世凯或抑制反袁行动而抵制日本,孙文却站在另一边,他不顾黄兴的警告“不要前门拒虎后门迎狼”,继续向日本提出出让最大利益的要约。[2]虽然孙文辩称袁世凯事实上想要该21条,以便赢得日本支持他当皇帝,私下孙文向日本提供相似的独家特权。1915314日正当日本对北京施压的同时,孙文将他的建议呈交东京外交部,[3]以换取日本帮助除掉中国邪恶的政府。孙文邀请日本人对中国人进行政治,军事和经济问题训练,这是一种更新的泛亚观念,因为孙文建议日本放弃其他同盟,协助中国摆脱治外法权和其他不平等的义务。[4]虽然孙文提供要约的细节未公开,但是他已无意中成为日本扩张主义者的马前卒却不是秘密。孙文在日本,其他人则返回国捍卫祖国挫败先前的赞助国。一位资深革命者HH孔,认为孙文是受精神压力损害的不明智的爱国者。四月在一封致袁世凯的澳大利亚顾问的函中,孔先生说“尽管孙文出于好意,但因为他的错误观念,日本人能操控他”。有些人认为“他的危险处境和焦虑已影响他的神经系统”。[5]孙文如今是个孤独和失去信誉的人物。8月袁世凯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正如孙文曾警告的那样,袁世凯开始发起称帝运动。



[1] Harold Z.Schiffrin, Sun Yat-sen Reluctant Revolutionary, Little Brown and Co. Boston 1980.p.181.

[2] Harold Z.Schiffrin, Sun Yat-sen Reluctant Revolutionary, Little Brown and Co. Boston 1980.p.182.

[3] Harold Z.Schiffrin, Sun Yat-sen Reluctant Revolutionary, Little Brown and Co. Boston 1980.p.183.

[4] Harold Z.Schiffrin, Sun Yat-sen Reluctant Revolutionary, Little Brown and Co. Boston 1980.p.183.

[5] Harold Z.Schiffrin, Sun Yat-sen Reluctant Revolutionary, Little Brown and Co. Boston 1980.p.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