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

《民族英雄蒋介石》

上传: 郭国汀 | 发布: 2011-4-4 01:59 | 作者: 郭国汀译著 | 来源: 天易出版社 | 查看: 0

4、中华革命党

4、中华革命党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胡汉民,黄兴,陈其美,廖仲凯逃至日本。在日本休整沉思后,孙文发现自已成为多重的受害者。先是本党,然后是袁世凯,最后是西方民主国家,皆对他和在国内他们称赞的三民主义关门。要是缺乏适应能力和自信者,本应一切皆完了;正如许多中国人和外国人那样,他的政治生涯,充满挫折失望,最终陷于绝境。然而孙文却以另一方式对待失败,他决心证明他一生的事业尚未完结也未白废,未能成功是因为他没有足够的权力。次年在一封给一位美国同情者的信中,孙文披露了他正在忙于准备另一次行动。“这次我将亲自处理全部事务。。。第一次革命在我能够回国之前已爆发,二次革命我没有参与,因为我想有许多相当能干的人能成功完成任务,但是太多的厨师毁坏了炉子”!在内部通讯中,孙文对他的同志们不那么客气,直言不讳地指控他们在两次革命中阻碍了他,如今,他要求绝对忠诚和服从;于是孙文在日本创建了一个新的秘密和精心挑选的组织(即中华革命党),计划推翻袁世凯,并指导国家的命运直到实现民主宪政。[1]

19138月日孙中山在东京开始草拟革命复兴计划,孙决定重组中华革命党,党员需要宣誓:实现党的目标;服从命令;忠实指派的职责;严守党的秘密;必要时愿意做出牺牲。中华革命党与传统的秘密会党和列宁主义的党相似,孙文当选总理。该党吸引了先前革命者的一个分支和少数激进分子。黄兴拒绝加盟,因为孙文坚持每位成员发誓忠诚于他个人而不仅是党的纲领。此外,成员需按手印也令他反感。回答那些党的独裁与民主的目标不符的批评,孙文援引一位欧洲权威罗伯特米歇尔的说法“即便最热衷于大众统治的政党,也不得不服从于一个人的意志”[2]。显然,无论什么党,都必须服从党魁的独裁,在必须服从军事命令的革命党的情况下是多么地真实。

中华革命党的计划包括民权,民生主义,五权宪法和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论。孙文对最后一项作出重大变更,在夺权到完全建立代议制政府之间的九年过渡期间,他插入一个国民党的三至六年的统治期间,如今称做训政。[3]该计划取消了民族主义,是为避免外国干涉革命,但中国人真正想要独立并非秘密。一位英国外交官19125月给伦敦的汇报中指出:“中国是中国人的观念很有市场,从日本,英国,美国归国的学生们均强烈渴望收回租界,取消域外管辖权。他们抱怨在上海和其他条约港口,受到外国人的不平等待遇,并希望他们自已控制金融,铁路和其他产业。”一位高级外交官在该报告上批注:“我不喜欢中国是中国人的观念”。[4]

蒋介石是19131029日第102位加入中华革命党的党员。同年12月孙中山单独接见蒋介石,首次将他当作他的革命左右手;从此以后,孙、蒋的关系日益密切。此时,蒋介石开始研究曾国番的著作。并非曾国番的政治观念,而是他的道德品格给蒋介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蒋说曾国番是由弱转强,变失败为胜利的人;他能够克服巨大的难以想象的障碍,消灭最可怕的敌人;他的成功并非由于他的神秘的知识,而是他的虚心和愿意学习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因此,母亲的影响,王阳明的哲学和曾国番的道德品格,给蒋介石的心灵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191418日中华革命党在东京正式启动,400名党员出席会议。19145月日孙中山令蒋介石回上海发动另一次军事行动。但上海的局势不容乐观,当局很快发现了蒋介石的行动,数名起义者被捕并被枪决,蒋介石本人险逃。6月陈其美和戴季陶赴东北试图在当地组建职业革命组织;陈其美派蒋介石和丁国梁赴哈尔滨和齐齐哈尔考查了解东北民情,蒋发现东北人在日本影响下亦缺乏革命激情,于是返日本。在哈尔滨时,蒋得知奥匈帝国王子被暗杀事件,预见到欧战即将暴发,191482日他在日本给孙中山写了一封长信,分析了欧战对中国局势的影响,建议孙中山利用此机反袁

19145月日孙文致函日本首相奥库马(Okuma)承诺日本一种实质断中国商业的比英国对印度取得的更大的利益,换取其帮助建立共和军。[5]孙文的慷慨要约,比较美国帮助巴拿马获得独立,日本的项目获取的利益要更大,但仍未能打动日本政府。它仍在等待其外交部长一度所称之“心理时刻”,以实现其在中国的目标。但是此信在中国报刊上被披露,使孙文的信誉受损。[6]



[1] Harold Z.Schiffrin, Sun Yat-sen Reluctant Revolutionary, Little Brown and Co. Boston 1980.p.177.

[2] Harold Z.Schiffrin, Sun Yat-sen Reluctant Revolutionary, Little Brown and Co. Boston 1980.p.177.

[3] Harold Z.Schiffrin, Sun Yat-sen Reluctant Revolutionary, Little Brown and Co. Boston 1980.p.178.

[4] Harold Z.Schiffrin, Sun Yat-sen Reluctant Revolutionary, Little Brown and Co. Boston 1980.p.179.

[5] Harold Z.Schiffrin, Sun Yat-sen Reluctant Revolutionary, Little Brown and Co. Boston 1980.p.179.

[6] Harold Z.Schiffrin, Sun Yat-sen Reluctant Revolutionary, Little Brown and Co. Boston 1980.p.180.